手机版

长城快评 | 消防员把工人“请进屋”避雨,城市需要更多对泥土的包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7:04:00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江城

日前,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山东济宁突降暴雨,几位工人在消防站门口躲雨,值班消防员见状便邀请他们进屋避雨,工人们因鞋子沾泥推辞入内。消防员于是搬出马扎、送上热水和食物,用热情“融化”了顾虑。

这样的故事让人感到温暖,几位工人并没有因鞋上的泥土而被“嫌弃”。这也让人想到了前不久北京地铁上农民工被嫌弃的事件,虽然农民工遭受了恶语,但现场也有女士表示“我愿意跟他挨着”,后来也得到了网络的巨大声援。这也说明,即便是现实有些令人遗憾的个例,但共识还是明确的:人们希望这些衣着并不光鲜的劳动者,能够得到平等相待。

其实,类似的事之所以屡屡引发关注,是因为这背后关联着一个更复杂的命题——究竟何为文明?

毫无疑问的是,衣着得体、仪容整洁,就被视为文明的标志之一,这已经成了现代生活的一种常识。就像这则新闻里的几位工人,他们显然也具备这样的常识。他们知道自己鞋上有泥,所以不愿进入室内,他们心中当然也有文明的自觉。也正是这种自觉,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压力。

但是,追求绝对的整洁,恐怕也很难说是文明的唯一尺度。尤其是在城市空间,各行各业的人在这里汇集,整洁与纷杂、光鲜与泥土,都是城市的多元侧面。那么在卫生得体之上,包容同样是城市文明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类似的事情此前也曾多次引发关注。比如,重庆地铁有一条“背篓专线”,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小贩扛着背篓坐地铁去摆摊,也曾有市民建议在地铁高峰时段禁止携带菜筐,但当地轨道交通回应“只要行为和物品合规,就不会干涉”;厦门前埔图书馆曾经被投诉有流浪汉出入,相关部门则回应“每一位公民都有进图书馆阅读的权利,我们不能拒绝他入馆,但对于该读者个人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会持续关注和提醒”;浙江杭州图书馆就因为不拒绝乞丐和拾荒者进入而受到社会诸多关注,被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当然,讲究整洁和包容泥土并不矛盾。讲究整洁是应当的,但城市也是个复杂的空间,总会出现种种顾及不暇、意料不到的状况。

就像这几位室外工作的工人,他们也无法预料会突降大雨、躲避不暇。这时候,其实就需要人们有所包容,去容纳泥土满身的市民,让他们同样能够享受城市设施的便利,城市文明的温暖。某种程度上,包容他们就是包容我们自己,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也都有可能成为那个尘土满身的人,在这些窘迫的时刻,我们又何尝不希望被人善待呢?

所以,消防员劝说几位工人的场景,无疑也是给人们打了个样。对于尘土满身的劳动者,人们应当毫无芥蒂地接纳,尽可能给予帮助。相比于衣着的整洁、街巷的干净,人心的纯粹与善良,终究才是城市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