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俊伶“长势不错!”7月初,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付义强回到芹菜坪自然保护区栖息地修复项目地,四个月前栽种的八月竹翠绿挺立,高度已至小腿之上。不只是八月竹。这片土地上,新栽的含笑、青钱柳等乡土树种同样长势良好,涉及面积共600亩。它们不是普通的人工林,而是专门为四川山鹧鸪所种的,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1日电 题:停伐十年:中国最大国有林区加力保护“地球之肺”新华社记者于嘉、连振、张晟“十年来,林子越来越密,过去运木材的车压出的路,也长满了树木。”范洪斌说。十年前,范洪斌还是一名有着29年工龄的伐木工,之后范洪斌和其他4万名林区职工却成为中国最大国有林区的守护人。他们转至森林抚育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晋升、牛丽丽、张震)作为全国天然林保护重点县、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的沁源县,近年来在林下经济发展中探索出创新路径。随着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当地依托丰富林业资源打造的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悄然崛起,不仅破解了护林防火难题,更开辟出百姓增收新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沁源县护林防火任务
贵州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岩溶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61.92%,是全国石漠化面积大、程度深、危害重的主要省份。土地石漠化是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生态问题,遏制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全省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每一片新绿,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
雨后初晴,在杭州市淳安县临岐镇梅口村,码头边的百年古柳挂着水珠,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梅口老桥已桥体孱弱、桥身斑驳,隐蔽在村落后山的密林却别有洞天。这里是梅口村的淳六味仿野生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朱小忠蹲在山坡上,小心翼翼拨开枝叶,形似生姜一般的块茎头露出泥土,“这就是黄精,种在树下,不用打药,五年后能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