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众望」,他感动中国!

16日晚,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庞众望入选《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从孝心少年到励志青年,庞众望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
他曾担心“有负众望”
进入大学后逐渐找到方向
庞众望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下肢残疾行动不便。面对家庭的重担,庞众望一边勤于学业,一边照料家庭。
人生的前18年里,庞众望曾因先天性心脏病命悬一线,曾为母亲住院挨家挨户借钱,也曾为还债捡废品赚钱,但他一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生活,并一直抱有“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望。
2017年,庞众望高分考进清华大学,就读精密仪器系,开启了人生新的阶段。进入大学后,他曾在意他人目光,怕“有负众望”。但他后来在科研中找到方向,即便经历多次失败,也凭着家庭赋予的韧性坚持了下来。
入校后一年半的时间里,庞众望不断尝试新的领域。他曾担任班级团支书、生活委员、宣传委员,心理的落差也在一次次尝试中化解。很多爱心人士曾表示要资助庞众望,但都被他婉言谢绝。在学校全面的补助措施下,他的学习和生活并无后顾之忧。

“妈妈每天都在笑
我为什么要去难受?”
在庞众望入读清华大学的这些年,母亲庞志芹对他的影响一如既往。“从小我妈妈就把我教育得挺乐观的,她常说人要往前看,我妈妈每天都在笑,我为什么要去难受?”庞众望回忆。
庞众望的母亲庞志芹一出生便与病痛相伴,先天性脊柱裂导致她下肢发育不全,双腿被截肢,父母出于安全考虑没让她上学。生下孩子后,不识字的庞志芹给孩子起名:庞众望。
“这孩子是我最大的希望,我自己一辈子没读过书,可羡慕读书的了,就想让他能读,尽量读好书。”庞志芹说。
考入清华大学,是庞众望给妈妈和家人的第一个惊喜。3年后,母亲又收到了儿子的好消息,庞众望获得了直博的资格,选择继续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只是那时,庞志芹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2020年,庞志芹因病住院,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了自己48年的人生。
“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报国”
母亲过世后,庞众望多次梦见小时候推着母亲去赶集的画面。他说自己很少在母亲面前流露语言上的情感,更愿意用行动来表达。“我觉得她给我起了这样的名字,我能够做的就是在未来不辜负她给我起的名字。”
2021年,庞众望本科毕业后,继续留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攻读博士学位。

在生活和求学的路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一直是庞众望的底气所在,政府的低保持续为这个家庭兜底,从高中母校到清华大学,学校发放的助学金和自己获得的奖学金,也让他不必为生活费用分心。
8年前,母亲送给庞众望的期许,如今已成为他清晰而坚定的理想,科研报国。“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使命就是科研报国。科技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才叫科技。”
“始终记得妈妈的期望
为国家多做贡献、帮助更多的人”
庞众望没有想到,自己的故事能鼓舞很多人。在《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现场,庞众望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去年我遇到了一个小姑娘,她说自己选择了一个非常不喜欢的专业,是我的故事帮她走出了那段低谷,最后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如今,庞众望的妈妈离开已有5年,他始终记得妈妈临走之前跟自己说的话,“为国家多做点贡献,帮助更多的人。”庞众望说,“未来,我会继续去努力,不辜负妈妈对我的期待。”
“背影留给坎坷,笑容交给阳光,名字里写着责任,步履中充满力量,磨砺过的剑,破茧后的蝶。你一直向前,一直向上,不辜负妈妈的目光,不辜负时代的期望。”
——颁奖辞
丨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张英
丨审核:韩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