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哭诉家人遭网暴,极端CP粉不能困在幻觉里 | 封面评论
□蒋璟璟
5月3日,著名演员马丽在长沙与观众互动时突然情绪崩溃,流着泪讲述了自己和老公、沈腾与太太这两家人所遭受的长达10年的网暴,以至于她和沈腾都不敢与各自的家人公开出去玩。马丽说,这些年从夏洛(《夏洛特烦恼》)开始,有很多很多“特殊的一些人群”,会伤害到沈腾老师的家人和她的家人,“我们甚至都不可以和家人公开地一起出去游玩。”(极目新闻)
网暴的源起千奇百怪,因痴迷于戏中CP而网暴演员家人,或许是最无厘头的那类。好的演员,固然是一秒入戏,戏里戏外丝滑切换的。而好的观众呢?至少也该分得清演戏与现实吧。好的演员,演啥像啥。好的观众,不能看啥信啥。商业影视作品,不过是娱乐性质的文化商品罢了。其既不是纪实文学,也不是调查报告,完全不该当真、也不能当真。剧中是青梅竹马,剧外行同路人的,大有人在。马丽与沈腾塑造的角色深入人心,至于说其私交如何,与外人何干呢?
拍剧只是表演,打一份工、赚取片酬罢了。之于此,专业演员们,拎得清清楚楚。而就算有因戏结缘、情定一生的佳话,想必也必然不是因为,观众们希望他们在一起。最初,大家的边界都很清晰,意识并不迷离。而不知从何时起。一切变得模糊起来。那些戏中的佳偶们,越来越多地,在现实场景下组队活动。一起参加宣发、上综艺,在社交平台上亲密互动,总之一副很熟的样子。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演员,仿佛成为“全时全域”“全身心投入”的工种。
热播剧中,那些重要的角色“下线”时,扮演的演员,经常深情款款地发网文告别一番;在播出过程中,一些演员还会高频地空降弹幕区“运维”一番……诚如我们所见,演员的工作,越来越超越于“拍戏”的范畴,而越发多元、丰富。久而久之,其所传递的信息、所给出的暗示,就变得越来越庞杂、含糊。而一些心智不成熟的粉丝们,往往能从中接收并解码出所谓“CP感”。这其中,少数更偏执的饭圈成员,深陷幻觉不可自拔,稍有不慎就滑向了网暴的深渊。
极端饭圈的一大行为特征,就是对自己信仰的“符号”,誓死捍卫。而某些CP,就是这样一种符号——任何可能威胁、消解、拆穿这种CP幻觉的元素,都会被攻击。这种幽微隐秘的心理,与其说是因爱成狂,不如说是自困罗网。马丽口中的“特殊人群”,自以为为某CP付出了全部的爱,默认就该得到对等的回报。殊不知,这完全就是一厢情愿,是无理取闹的儿戏。
走出戏里,找回自己。不要让自己变成面目可憎的网暴者,不要让自己继续深陷于幻想的泥潭里。迷失的CP粉们,该适可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