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伊犁月》亮相“好戏安徽”
大皖新闻讯 5月3日晚,“好戏安徽”黄梅戏文化精品剧目展演展示工程暨文化惠民促消费活动第二季在安徽大剧院继续进行,太湖县黄梅戏演艺有限公司带来黄梅戏《伊犁月》。

《伊犁月》是一部具有少数民族风情、反映边疆人民文化、生活题材的戏剧,以太湖名士王大枢被贬伊犁而初心不改,历时十余年,身处逆境、不畏艰难险阻编写《伊犁志》、绘测边疆图的故事为主线,反映了王大枢为边疆修志所做的贡献,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塑造了王大枢深处逆境、自强不息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风骨。
王大枢通过十三年的努力,修成了伊犁地区第一部地方志,填补了伊犁无志的空白。他的著作,为我国边界疆域提供了详实的历史依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我国边疆地域的勘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伊犁月》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太湖县作家协会主席欧阳冰云精心编剧。该剧本自发表在安徽省黄梅戏研究院主编的《新戏剧》杂志后,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赞誉,不仅荣获了安徽省戏剧双年奖,还在北京市文联举办的全国剧本评选中脱颖而出,摘得优秀奖。
“这部戏我们在表演、服装、音乐上都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融入了一些西域元素,以此来更好地讲述王大枢的故事,塑造好王大枢这个人物形象。”太湖县黄梅戏演艺有限公司演员、戏中王大枢扮演者余乘鸿表示,“希望能够呈现出最好的舞台效果,把黄梅戏推荐给全国观众,也把安庆太湖的名人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对余乘鸿而言,剧目中的时间跨度大是这部戏的挑战之一。剧中王大枢的年龄跨度达到三十余年,这不仅仅在唱腔、身段等表演形式上对演员提出要求,在演出时抢时间换装,更需要整个团队的默契配合。“整场演出大大小小要换装五六次,每一场戏都要换。”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编辑 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