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怼脸直播”中学生军训引争议 律师:存在多重风险,已构成权益侵害|封面深镜
封面新闻记者 叶海燕 实习生 王含君
当下,全国部分中学、中职学校开始进入军训季。8月27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投诉,部分学校官方账号将镜头对准军训学生“怼脸直播”。该帖引发了网友讨论,评论区留言超过三千条。
封面新闻记者调查发现,短视频平台有不少民办学校进行此类直播,且画面未作任何处理。律师表示,对未成年人进行“怼脸直拍”的行为,存在多重法律风险,构成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侵害。教育专家认为,校方对于校内直播行为,应当谨慎,“不可不顾学生隐私,进行博眼球炒作。”

学校军训直播截图
反映
学校军训“怼脸直播”
“学生不是刷流量工具人”
发帖人小东(化名)向记者介绍,他是一名大学生,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不少学校官方账号直播学生军训,“本来就累,没什么形象可言,还要被直播间的网友调侃、吐槽,被陌生人隔着屏幕评头论足。”
小东认为,学校将学生窘迫、紧张的模样,放到网上,令他不适,因此在网上发帖呼吁大家抵制这一行为。“学生不是供人围观的,更不是拿来刷流量的工具人。”
小东的帖子吸引大量网民评论,不少人表示认同,“我当时军训的时候直接怼脸拍,还特别大声地叫名字,很尴尬”“刷到过训练时被直播,觉得冒犯”。
调查
大多为民办学校
有校方称“并无不妥”
28日上午,记者在短视频平台搜索“军训直播”,弹出不少学校官方账号直播学生军训,其中有汕头市潮南区深溪明德学校、荆州市艺术高级学校、运城市新康学校、天门市行知学校等多所民办学校。镜头中的学生基本为刚进入中学或中职就读的未成年人,容貌清晰可见,未经过任何模糊处理。
记者进入其中一个学校的直播间,进行直播的人自称为校方老师,表示“直播人气高的时候,在线人数有五六万人”。评论区有不少网友互动,“老师能不能看一下2班的xxx”,随后进行直播的老师会满足网友要求,去找对应班级所在的方阵,大声叫学生名字。
对此,记者联系了28日进行直播的两所学校。
其中,荆州市艺术高级学校的工作人员承认确实为校方人员在进行直播,记者询问直播是否经过了学生或学生家长的同意,工作人员拒绝回答并挂断电话。
运城市新康学校工作人员则未正面回应记者问题,而是认为直播学生军训并无不妥,“学校的平台账号是经过认证的企业号,如果有违规行为,平台会有提醒或不让播。”
律师
存在多重法律风险
涉嫌侵害未成年人权益
四川分忧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仁根律师表示,学校直播军训时,对未成年人进行“怼脸直拍”的行为,存在多重法律风险,构成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侵害。
首先,根据2024年修正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将“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列为基本原则。学校作为信息处理者,在直播中暴露未成年人面部特征、行为举止等敏感信息,需严格遵循“最小必要”原则。若未采取模糊面部、遮挡身份等措施,可能违反该法关于“不得泄露未成年人个人隐私”的规定。
其次,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任何自然人都享有独立的肖像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使用未成年人肖像,既要尊重本人意愿,也要获得监护人明示同意。即使直播目的是展示教学成果,若未经同意直接拍摄未成年人面部特写,仍可能构成侵权。
再者,《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有严格限制,未成年人面部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处理此类信息需单独取得监护人书面同意 。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若学校通过直播将未成年人面部特征、行为轨迹等信息传播至不特定公众,且未履行告知义务或未获得同意,将面临罚款或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
专家
公开学生军训神态
这是不对的!
针对学校直播学生军训引发的争议,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军训是一项严肃的教学活动,学校可进行相关报道,但直播需极度谨慎,“应像课堂直播一样严格重视隐私,且必须获得学生同意。未经同意就直播,涉嫌侵犯学生隐私,公开其军训神态等形象,这是不对的”。
他谈到,部分学校为追求流量或因KPI考核,在平台账号将学生军训当作流量题材,“一味追逐流量,教育者忘记自己的职责,不顾学生隐私进行博眼球炒作,学校必须重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