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半岛时评|民办高校缘何遭遇财务危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16:48:00    

8月24日,一则“大连科技学院全员停发工资,开学面临停摆”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将这所民办高校推上舆论风口浪尖。从事件本身来看,网传落款为“大连科技学院工会委员会”的《致全体教职员工一封信》显示,在未收到任何法律文书和通知的情况下,学校各类相关账户被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致使7月工资未能如期发放。

虽然该校工作人员证实情况属实并表示正在解决,不会让学校停止运行,但高达35亿元的历史被执行金额,以及2.3亿元的现有被执行金额,无疑给这所学校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透过这一事件,我们看到的是民办高校发展中存在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其一,民办高校资金来源单一,过度依赖学费收入和银行贷款。大连科技学院在校生约1.2万人,按本科每年学费26000元~28000元、专科18000元计算,一旦遇到招生困境或资金链断裂,便难以维持学校运转。需要注意的是,为扩大规模、提升硬件设施以吸引生源,不少民办高校选择向银行贷款,这也导致债务压力不断增大。大连科技学院背后的企业——大连阳光世纪教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官司缠身,学校法定代表人高小涵被限制高消费达22次,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债权转让纠纷等,足以说明其资金链的紧张程度。

其二,民办高校在资产管理和运营上存在漏洞。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办学校资产不得卷入债务纠纷,其收费收入应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改善办学条件和保障教职工待遇。然而,现实中部分民办高校举办者违规使用资金,甚至用教育教学设施抵押贷款、进行担保,将办学置于风险之中。此次大连科技学院账户被冻结,极有可能是举办人债务纠纷所致,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职工权益。

其三,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也不容忽视。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高校有一定的监管职责,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民办高校的财务状况、资金流向等监管存在滞后性和不全面性。当问题暴露时,往往已经对学校和师生造成了较大影响。

这一事件给民办高校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民办高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优化资金结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避免过度依赖贷款;规范资产管理和运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违规操作。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姚绍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