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TA” 苏州市相城区检察院举办罪错未成年人换位思考团体沙龙活动
【来源:江苏省检察院_要闻】
2025年5月16日,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检察院与苏州众合社会事务所开启了罪错未成年人朋辈交往成长小组第二讲——“假如我是TA”换位思考团体沙龙活动。6名罪错未成年人在司法社工的专业引导下,通过角色反转、情景剧场等创新环节,开启了一场从"自我中心"到"主动负责"的成长蜕变。
(一)视角突破:
从“自我中心”到“他人视角”
活动伊始,司法社工以面具涂鸦为媒介,引导小组成员在空白面具上挥洒色彩,每一笔都映射出他们内心的情绪色彩。小昊的面具尤为引人注目,两个创口贴交叠在额头左上角被涂成黑色,仿佛是他内心深处对过往违法犯罪经历的沉痛反思。
(二)认知升级:
从“一时冲动”到“预见后果”
心理情景剧在“剧本体验”的巧妙包装下缓缓展开。成员们戴上自己绘制的情绪面具,抽签扮演未成年主犯、未成年从犯、受害者、主犯家属、受害者家属及路人等角色。在情境表演中,他们不仅表达着角色的情绪,更在无形中体会到了不同角色在违法犯罪事件中所承担的责任与痛苦。特别是涉罪人与受害人角色的对调,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个体行为对他人及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行动转化:
从“被动服从”到“主动负责”
在心理情景剧场结束后,其他小组成员运用外显的方式,以重物模拟违反情景剧中犯罪后果带来的严重不良影响,霎时扮演主犯的组员身上被麻绳捆绑“千斤”重物。
“当扮演主犯时,腰间被绑上重物的那一刻,我仿佛真的感受到了那份沉重的后果。”小张在分享环节中动情地说,“那种实体的重量感,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那么多人造成伤害。”而小宇在扮演主犯父亲时,更是哽咽道:“我仿佛真的在思考,如果我是TA,能否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
“假如我是TA”换位思考团体沙龙活动不仅是一场法治教育与心理干预的创新融合,更是一次心灵深处的触动与觉醒。面具下的每一笔色彩、情景剧中的每一次演绎,都是罪错未成年人重塑价值观的关键转折。沉浸式的体验,让罪错未成年人真正触摸到“行为”与“代价”之间的真实联结,从而在未来的道路上做出更加负责任的选择。
相城区检察院与苏州众合社会事务所将继续以“沉浸式共情”为切入点,通过法治教育的渗透,推动罪错未成年人打破“自我中心”壁垒,完成从“知错”到“改过”、从“旁观者”到“责任者”的深层转变。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