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向莘莘学子发出召唤

位于番禺的广州大学城聚集了12所高校。图为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航拍图。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截至2025年1月,广州技能人才总量达41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38%。 受访者供图

“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会现场,高科技企业展示技术研发成果。
受访者供图

“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会现场,挂有“就业创业 选择广东”的标语。 受访者供图
当高考志愿填报的十字路口来临,选择哪座城市开启大学生涯,往往预示着未来四年乃至更长久的人生轨迹。
在众多选项中,广州格外醒目。近日,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最新报告,数据显示,广州以84所高校总量,成为全国“高校第二城”,更以168万在校大学生蝉联“中国大学生第一城”。
从华南理工大学的前沿实验室到番禺职院的智能制造车间,从珠江新城的繁华到南沙港的繁忙——广州,正以其深厚的教育底蕴、蓬勃的产业活力、亲民的宜居环境和前瞻的人才政策,为每一位选择她的青年铺设一条通往未来的坚实道路,向莘莘学子发出召唤。
选择广州的大学,不仅是选择一个优秀的求学之地,更是选择一个充满可能、值得托付青春与梦想的城市未来。当羊城的木棉再次盛放,愿那绚烂花海映照的,正是你手握理想、奔赴广州的青春身影。
南方日报记者 洪钰敏
看学校 高校第二城,梦校任你选
选大学就是选择未来四年乃至更长的生活圈与成长土壤。
广州坐拥84所高校,无论你的分数在哪一档,兴趣指向何方,广州总有一片天地,能稳稳托起你的梦想。
规模就是底气。
在广州,光是高校集群就有三个——五山、番禺、增城。它们不是孤岛,而是资源互通、活力四射的“学术共同体”。
五山20余所名校环抱CBD,推开教室窗便是腾讯大厦的流光;番禺12所高校共享图书馆、实验室,乘一趟地铁直抵小鹏产线;增城是车间里的实训基地、工厂边的创新工场。
84所高校组成的庞大矩阵,意味着有海量的专业、多元的校园文化可以探索匹配。数量全国第二,绝不是冰冷的排名,而是实打实的选择自由。
不仅多,广州高校还很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暨南大学、华南师大等7所“双一流”高校是广州闪耀的“金字招牌”。
不止于名校光环,被称为拥有最多“双一流”遗珠高校的城市之一,广州的众多非“双一流”高校同样硬核。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汤耀平曾接受采访表示,“我们有些研究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在广州,名校光环固然耀眼,但像广东工业大学等众多实力派高校,同样能为青年人才铺就金光大道。
在广州84所高校中,44所高职(专科)院校独占“半壁江山”,数量高居全国第二——作为制造业重镇,广州的职业教育绝对“能打”,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盯”上是常事。
《2025年大学生就业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指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头部优秀职业高等院校是广州吸引准大学生,特别是意向深耕技术领域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且备受重视,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涌现,尤其以入选教育部“双高计划”的197所院校为代表。
其中,广州以9所“双高”院校位居全国城市前列,这些院校与当地产业链、创新链紧密连接,培养的专业人才与城市产业发展高度匹配,与本科高校形成互补,为城市带来多种类型的人才补给和科创产出。
更酷的是,当前广州正在打破职教的“天花板”,迎来教育变革。今年6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升本”更名为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在考公、考编等方面和普通本科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还能进入制造类及相关产业领域。
在广州选大学,你不是在“将就”,而是在“成就”,在84所高校构成的“第二城”找到属于你的赛道,让梦想落地生根。
看就业 够得到名企,兜得住底线
7月毕业季,当同龄人还在为“专业对口”焦虑时,广州高校的学子已经在一个拥有超过380万家经营主体的庞大经济体中寻找自己的舞台。
在广州,你不需要担心“英雄无用武之地”。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35个”的“全能型”产业城市,35条产业赛道铺就的超车道上,总有一个位置,能让你加速起跑。
更重要的是,广州每平方公里超过400家企业的“肥沃土壤”,催生了巨头企业的高密度生长。
这里是腾讯微信、阿里华南总部、字节跳动、网易、华为研发中心等科技大厂的华南重镇,也聚集着广汽集团、南方电网、广药集团、保利发展等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巨头,以及像小鹏汽车、希音(SHEIN)、亿航智能这样的本土科技独角兽。
巨头企业不仅多,而且离大学校园很“近”。今年,世界500强海康威视广东总部、深圳东部航空,相继落地广州大学城。截至目前,整个大学城片区已聚集了1200多家科创企业。
数量庞大、实力过硬的企业主体、巨头大厂,直接转化成为毕业生实实在在的“就业红利”。
网易广州总部2025届校招放出600+技术岗,游戏引擎开发岗应届生最高年薪达35万元(16薪);全球快时尚巨头希音在广州番禺的供应链中心,2024年为应届生开设“北斗星管培生”项目;占据全国医检市场30%份额的金域医学,去年向生物技术学子抛出200个精准医疗研发岗;广汽旗下新能源品牌埃安近3年校招规模翻倍……
广州不仅让高校毕业生够得到名企巨头,也能兜得住就业底线。在这座超大城市,广州的人口“大”而“全”,各类就业重点群体多且体量大。然大城更有大担当、大作为。
一直以来,广州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今年1至4月,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728场次,提供岗位69.93万个,全年计划开展1100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9.93万人,同比增长4.2%,居全省第一。
在稳就业的全局部署中,高校毕业生群体被广州视为重中之重。
今年,对于做好2025届市属高校毕业生,广州立下目标——争取7月底前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70%——即要在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后的第一个关键夏天,即7月底前,确保平均每10个毕业生里,至少有7个娃的“前程”有着落。
为此,广州将举全市之力保就业。广州全年计划联合院校就业创业e站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不少于1000场,并在7月至8月集中开展线上线下30多场专场招聘会,组织超100家企业参加,覆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提供超2000个岗位,助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
此外,广州持续举办“广州好揾工”系列大型招聘会,将“广州好揾工—湾区就业巴士”开到更多市民“家门口”,优化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可以说,广州高校毕业生的每一份录用通知背后,都有着整座城市的支撑:人社部门的政策杠杆撬动机遇,市场主体的岗位供给铺就赛道,城市级的服务网络全程护航。
■记者手记
看高校发展
还要看生活
踏进广州大学城早市的烟火里,肠粉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年轻的面孔,扫码声与各色方言交织——这是广州最平凡的清晨,也是“大学生第一城”最真实的脉搏。
择一校不如择一城,对大多数准大学生来说,高考填志愿,填的不仅是学校专业,更是城市的选择。
初抵广州,许多人首先感受到的,是迎面而来的青春浪潮与活力脉动。
168万同龄学子汇聚于此,占全城常住人口近十分之一,成就了广州蝉联多年的“大学生第一城”,让大学生们不仅是在求学,更是融入了一个庞大而多元的青年社群。
无论是漫步在大学城的绿荫道上,还是穿行于北京路、珠江新城的繁华街区,都能随时随地邂逅风华正茂的同龄人,这种“每11人中就有1名大学生”的独特生态,让青春成为了整座城市的公共风景。
广州的慷慨,在于把顶级的城市配套变成青年触手可及的日常。
这里是华南地区无可争议的医疗中心,拥有全国百强医院数量位居全国第三的雄厚医疗实力;放眼商业与创新,国际品牌的摩天大楼与本土科技“大厂”总部在琶洲CBD交相辉映;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便捷的现代交通,则将你的生活方式无限延展——在70余座博物馆里对话千年文脉,借助发达的高铁、城际网络与白云机场、广州南站两大枢纽,享受“湾区核心圈”的跨城生活与全球通达的便利,让学习与探索的边界无限扩大。
更难得的是,广州深谙年轻人的痛点。在广州,大学生活得多姿多彩。“一线资源”与“二线成本”的绝妙平衡在广州得以实现。
居住方面,相比北上深高昂的房价,广州提供了显著的低成本缓冲地带。更加令人动容的是其政策温度。
6月30日,广州为毕业生送上了一份诚意满满的“求职礼”,“青年优居计划”公益住房小程序上线。应届生通过手机申请,即可获得7—30天的免租金过渡住房,首批2000套房源窗明几净,连床上用品都贴心备好,真正实现“拎包求职”。
当下的广州,正用168万大学生的热烈、一线城市的资源厚度、二线成本的生活智慧对你说:在广州,可以尽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