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时事开讲 | 轻社交,现代人的友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1:0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郭闻

1

最近,北京地坛公园两棵长在一起的国槐树登上了热搜,原因是这两棵树上面分别写着“认养人:余华的朋友铁生”“认养人:铁生的朋友余华”,认养期限已于2025年4月30日到期。网友们纷纷留言“余华老师该续费了”。余华回应说并没有认养过这两棵树。

故事最终的结果是,这两棵树是两位游客认养的,她俩是好朋友却相隔两地,但友情跨越时空阻隔,两人时常联系,两人默契达成共识认养了两棵树,并落款“余华的朋友铁生”和“铁生的朋友余华”。一个小小的“梗”,也没想到会引发如此热议。她俩也已继续续养这两棵树,延续这份令人莞尔的精神寄托。

如今,导航软件上已标注“铁生的朋友余华认养的树”,不少游客慕名前往,甚至有人特意坐高铁来“打卡”。两棵树为什么会引起广大网友,特别是年轻人的共鸣?他们在热议这件事的时候想的是什么?

有网友说,“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突然很想哭”“余华与铁生,让我看到了友谊最好的样子”。还有游客专门前往打卡,一位游客说:“我先去了天坛公园,看到热搜后,又到地坛公园来。我特别喜欢余华老师,他和铁生老师三十年的友谊非常让人感动。”

余华与史铁生间的友谊,也被网友们翻出来回忆与怀念。

史铁生在书里坦陈友谊对他的价值:“二十一岁末尾,双腿彻底背叛了我,我没死,全靠着友谊。”这句话是真实的写照,这份纯粹的情谊跨越生死、超越岁月,也成为无数人心中羡慕的存在。

史铁生生病后第一次长途跋涉,是被莫言、余华、刘震云扛上的火车;史铁生是个体育迷,却囿于身体残缺,家人在他面前连“跑跳踢”等词都小心翼翼规避,但在友谊与快乐面前这些都可“脱敏”。他们在举办活动的学校和大学生展开了一场足球赛,余华让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当守门员,借此“恐吓”对手。史铁生因此做了一把“最差劲但却是最快乐的守门员”。

史铁生去世多年后,余华在一次作家集会活动中,听到有人提及“轮椅”而突然放空了几分钟,然后说:铁生已经不在了。

2023年,余华在大学演讲后签名时,史铁生的书迷找余华签名,他便划掉自己的签名,再签上“铁生”。以至于有人总结规律——如果签名是“史铁生”,很可能是本人签的;如果是“铁生”,那肯定是余华签的。

也许,人们深感共鸣的,不仅是他们间的美好交往,更是期待自己也能拥有一份这样令人羡慕、难得的友谊吧。特别在这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线上比线下忙碌、匆匆而又匆匆的时代。

2

去年,中国青年报曾在青年人中做过一份社会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现代社会深度友谊的存活率仅为37%。而有71.4%的受访青年感觉想维持深度社交关系更困难了。与此相对应的,是线上各种交友软件的火爆,还有在线征各种“伙伴”“搭子”的兴起。

“饭来张口、行李帮忙、学习相伴、约拍无忧”,这些都是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只要志趣相投,无论是在抖音上的#饭伙伴#话题还是小红书等APP上的各类伙伴笔记,似乎无处找不到自己的“伙伴”。

吃饭需要搭子,喝咖啡需要搭子,网购要一起拼……网络的兴起,让搭子和伙伴关系似乎唾手可得,友谊可以无处不在,但是很多人觉得,热闹过后的一地鸡毛,又让人空虚寂寞冷。仔细想想,一起做这些事,彼此间并不需要有很深的了解、趣味相投就可以完成。只要你不是社恐,能够维持基本的社交礼仪,就可以和昨天也许还是陌生人的网友,一起相约去买买一送一的奶茶,一起去“拼好饭”,只要在短期内有共同的目标就行。所以这样的伙伴关系,如今有了个新名词,叫“轻量化社交”。

这种轻社交,粗看热闹、繁华,处处有温情,时时有好友,但是脆弱性也不言而喻,友谊的小船说翻便翻,经不起风雨挫折。昨天也许因口味一致决定一起去拼黄焖鸡米饭,今天也许会因身处不同的“饭圈”而翻脸。

这种友谊的短暂性,是当下许多年轻人所面对的真实问题。根据《社会心理学》期刊的研究,友谊的平均持续时间正在急剧缩短。相对比70后与00后,在维持五年以上友谊的比例上出现显著差异。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这是因为,过去人与人的交往都落在实处,没有办法虚空传递。所以人们会感动于程门立雪、雪夜访戴,因为殊为难得;而如今,网络的便利让许多以前难以做到的事情可以一键直达,哪怕在异地,都可以叫个跑腿送花送外卖上门。感动的阀值因此不断提高,而友谊的存续时间却也因此缩短,但也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人生选择。

另一方面,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停下来的时间越来越少。“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诗中的场景和感叹,也曾一度引发人们的怀旧情绪,引发对世事变迁的思考。

有社会学家认为,深度社交是熟人社交,这种社交关系的形成是有门槛的,比如共同的居住空间,可以经常拜访,能获得关怀和陪伴等。但随着社会加速流动,相对稳定的交往环境消失了,原先的社交关系也变得难以维系,年轻人不得不调整自身的社交需求,转而去寻求流动的、“轻量化”的交往关系,比如当下的“搭子”社交。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很重视个性发展,传统的紧密的、厚重的社会关系,对一些年轻人来说是不自在的。

随着时代发展,社交媒介的变化,产生轻量化的社交关系是一种必然,我们不必为逝去的岁月伤感,因为随着时代变化,人类的思想与情感表达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每一种现象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自我选择。其实我们更应该该感谢现代社会的社交媒介,因为它同时也将遥远的距离拉近,不至于像以前那样,搬一次家就有可能失去一位朋友的联系方式。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获得与失去。

3

时逢六月,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即将到来,离别与愁绪又将成为年轻人间的话题。但是人生本就是一场不断相遇与告别的旅程,在这趟旅程中,朋友之间渐渐活成了对方的“平行宇宙”。这无关对错,也无需太伤感,每段友谊都是“青春备份”,记忆会封存,但温暖不过期。友谊的阶段性就像生活的两面镜子,一面映照出失去的惆怅,另一面则折射出成长的收获。

每一代的年轻人,都有一种自我净化的能力,比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面对虚无主义的出现,一代年轻人形成了全国性的大讨论,讨论生命的意义,讨论人生的价值,讨论奉献是什么……我们这个时代,那么多网友对余华铁生友谊树的热议,何尝不是对友谊和人生以及时代的思考。

余华史铁生的友谊是一种,轻社交的友谊也同样是一种形式。复旦大学所做的《2025年社交趋势报告》显示,适度、平衡的轻社交方式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让友谊变得更加多元和包容。

中青报的调查也同样显示,对于轻社交,54.4%的受访青年认为不用投入大量精力时间维系情感,50.4%的受访青年认为是重视边界感和私人空间的体现,46.9%的受访青年觉得能够缓解精神紧张,愉悦身心,40.0%的受访青年认为这种社交方式临时性强,效率高成本低。

从这个层面看,轻社交与深度社交,弱关系与强关系,其实并不是孤立和矛盾的存在,二者是可以产生互补效应的,更重要的,这其实是这一代年轻人的自我选择。

AI时代虽然可能改变改变我们的友谊图鉴,元宇宙社交可能会对真实的友谊造成侵蚀,但是科学家们比我们更乐观,他们说,或许未来的科技能够重构人际关系,以一种“超链式”让友谊的维系变得更加容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