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三师共管”破解减重反弹难题!全国首个智能体重管理队列……
减重一段时间容易反弹,这是困扰大众的一个难题。5月18日,记者从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肥胖与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大会上获悉,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领衔的“三师共管AI队列研究”正式启动。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陈宏表示,这项全国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体重管理创新研究,或将通过“医师+营养师+运动师+AI健管师”四维管理模式,破解减重后80%人群遭遇的体重反弹难题。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陈宏
减重易维持难成全球痛点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超19亿成年人受超重困扰,我国成人超重率已达34.3%。陈宏教授指出:“短期生活方式干预虽能见效,但传统模式存在三大致命伤:代谢补偿机制导致基础代谢率骤降、人工服务无法24小时响应、标准化方案难以适配个体差异。”
例如,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即使遵循《中国肥胖防治指南》的标准化流程,仍有62%的患者因饮食偏好、作息差异等原因无法长期坚持方案,最终导致体重反弹。
“每月门诊随访的患者中,63%因缺乏即时支持出现行为倒退,比如饮食上不再根据医生的建议,也不运动了。”陈宏教授展示的数据令人深思。

AI健管师构建智能闭环
新启动的研究引入AI技术将突破传统减重模式的管理瓶颈。“AI健管师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解析饮食结构,对着餐盘拍一张照,就能迅速完成餐食的热量评估;结合运动日志、代谢指标等多模态数据,实时生成个性化方案。”陈宏教授提到,更创新的是,AI通过分析用户饮食图像的时间分布、食物种类偏好及进食速度,识别潜在的致胖行为(如高频率零食摄入、高脂饮食倾向),并推送针对性干预策略。
“AI还能24小时陪伴回应并且提供情感支持,改善患者焦虑情绪。”陈宏教授表示,很多减重的人群,在没有心理支持时,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管理,比如常常出现点外卖等高风险行为,而当他咨询AI时,AI则可以提供更好的指引,及时推送干预策略,从而避免这些情绪进食的习惯。
更值得期待的是,AI将单个患者年管理成本从1.2万元降至0.4万元,服务容量提升5倍。项目组核心成员、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孙嘉表示,AI平台可实时更新用户数据(如体重变化、运动强度),生成适应性运动计划,并通过聊天机器人提供即时反馈,AI系统可构建“监测-分析-干预-反馈”的闭环体系。以“三师共管+AI健管师”模式为例,患者通过微信端上传饮食图像后,AI自动比对营养方案并生成调整建议,响应时间≤30秒。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孙嘉
5000人队列验证长效管理
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纳入18-65岁肥胖患者,随机分为AI干预组和传统随访组。AI干预组采用“三师共管+AI 健管师”模式,即由内分泌医师、营养师、运动指导师组成的专业团队结合 AI 健管师,为患者提供专业、个性化、全方位的体重管理服务。日常随访管理主要由 AI 健管师负责。也就是说,干预组通过微信端实现全天候管理:AI自动点评三餐、制定运动计划,专业团队每月远程会诊。对照组则维持常规门诊随访。
“在减重期(0-3个月),患者每月返院复诊,收集代谢指标及身体成分分析。同时通过AI 平台完成在线评估(饮食日志、运动打卡),我们特别关注12个月后的体重维持率和生活质量变化。”陈宏教授强调,每季度返院复诊,收集检测代谢指标及身体成分分析。研究首次以体重维持率、代谢综合征年发病率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为核心终点,验证AI系统对肥胖患者1年后结局的改善效应。项目已建立多中心协作网络,首批纳入患者为5000例。
陈宏主任表示,数字疗法或重塑慢病管理。“这不是替代医生,而是创造‘数字协作者’。”陈宏教授认为,当患者深夜咨询时,AI不仅提供饮食建议,还能识别情绪波动触发心理干预,“就像有个专业团队住在手机里”。
据悉,该智能系统若验证有效,这种“三师共管+AI”模式有望推广至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管理领域,开启数字健康新纪元。
文、图|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韩羽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