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促进法》如何促进企业家们“蛮好的人生”
(作者聂俊峰为京华世家家族办公室董事长)
最近央视热播剧《蛮好的人生》中,孙俪饰演的保险经纪人胡曼黎与董子健饰演的薛晓舟从保险经纪“卖保险”起步,逐步涉猎高净值企业家的家族信托、保险传承等财富传承服务。薛晓舟因业绩突出在保险经纪公司“转型”组建家族办公室服务团队。尽管当中的金融专业业务有诸多因剧情需要的演绎之处,但剧情与现实颇为相似的行业状态是:保险经纪与销售人员在保险机构中转型从事家族办公室,业务实质仍然存在着浓重的保险营销与产品销售导向。保险公司及经纪公司的“家办”普遍距离真正的家族办公室相去甚远。然而这部电视剧的积极意义在于其首次在央视主流热播电视剧当中提到了家族办公室的概念,也意味着一个深度传承时代的开始。经历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中国企业家们而今也确实需要家族办公室来为他们提供“蛮好的人生”陪伴。

图片来源:微博@电视剧蛮好的人生
电视剧热播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在2025年4月30日正式通过,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迈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这部承载时代使命的法律,以9章78条的系统性框架,回应了民营企业对公平竞争、产权保护、服务保障的深切诉求,更从制度层面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家族办公室行业注入了新动能。值此法理与实践交汇之际,我们试图解读《促进法》背后的深意,探寻其对民营经济生态的重塑力量。
一、立法深意: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法治基石
《促进法》的出台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经济发展逻辑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城镇就业。然而,产权不清、融资受限、代际断层等问题始终制约着民营企业向更高层次跃升。《促进法》的诞生,恰似一场“及时雨”,以法治之力破解三大深层矛盾:
(一) 破解“身份焦虑”:确立民营经济的宪法性地位
《促进法》再次明确“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两个毫不动摇”从政策宣示上升为法律意志。这一表述有助于消解民营企业对所有制歧视的隐忧,更赋予其与国有经济平等的法律身份。在家族企业传承中,这种“身份确认”尤为重要——它意味着接班人可以摆脱特定的历史包袱,以更从容的姿态接续家族事业。
(二)构建“竞争中性”:打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促进法》专设“公平竞争”章节,明确禁止无法律依据的罚款、摊派财物,并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对于普遍存在“家企不分”问题的家族企业而言,此举大幅降低了因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的经营风险。例如,某地区90%的民营企业存在个人账户收支、股东决议缺失等问题,新法实施后,企业可通过规范治理享受平等的政府采购、招投标机会,为代际传承创造稳定预期。
(三)打通“创新血脉”:激活科技与资本的融合动能
《促进法》设立“科技创新”专章,鼓励民营企业牵头重大技术攻关,并承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为以“创二代”为代表的年轻企业家提供了战略机遇。近年来,东南沿海部分家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焕发新生,而《促进法》提出的数据要素确权、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等制度,将进一步降低创新试错成本,助力家族企业突破“代际创新悖论”。
二、传承破局:现代企业制度与家族治理的双重进化
家族企业传承不仅是财富交接,更是治理体系的重构。《促进法》通过制度供给,推动中国家族企业走出“人治”窠臼,迈向现代化治理的新境界。
(一)家企风险隔离:筑牢百年基业的“防火墙”
第15条强调“推动企业法人财产与出资人个人或家族财产分离”,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2023年7月“新31条”)形成政策呼应。实践中,大量家族企业因财产混同陷入债务危机,如某食品企业主去世后,配偶因参与公司财务导致家庭资产被追偿。《促进法》的实施,将倒逼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和股权结构。家族办公室可借此契机,通过“股权信托+遗嘱规划+保险架构”的组合工具,帮助企业实现家企资产的法律隔离。
(二)代际能力传承:培育“中国式接班人”
《促进法》特别提出“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年轻一代传帮带制度。这为解决“富不过三代”难题提供了系统性方案。以香港财富传承学院、京华世家“新生代领袖计划”等为代表的培养平台,可通过政企研学协同,帮助接班人掌握现代管理、ESG投资、数字化转型等核心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促进法》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写入总则,要求传承过程兼顾家族文化与现代治理——当下的民企传承既延续父辈实业精神,又注入时代基因。
(三)合规化生存:从“野蛮生长”到“法治护航”
《促进法》设置“规范经营”、“法律责任”专章,要求企业完善合规体系、强化劳动者权益保护。这对于习惯“家长式管理”的家族企业构成挑战,但也创造了转型机遇。《促进法》的合规要求并非束缚,而是帮助企业构建可持续竞争力的“护城河”。
三、家办崛起:从财富管家到生态共建者的角色升维
作为家族传承的专业化载体,中国本土家族办公室行业将迎来三重历史机遇:
(一)服务场景扩容:从单一资产管理到全生命周期服务
《促进法》提出的“服务保障”机制,为家办行业开辟了政企对接、科创孵化、争议调解等新场景。家族办公室行业可以通过“政策解读+资源嫁接”,帮助制造业家族获取政府技改补贴,同时设计“专利信托”实现技术成果代际传承。未来,家办需构建“财富管理+法律税务+产业赋能”的复合能力,成为家族与政策、市场、技术的连接器。
(二)科技赋能加速:数字化破解传承痛点
《促进法》鼓励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服务效能。实践中,某家办开发“数字孪生系统”,通过模拟企业经营风险,帮助二代接班人进行决策训练;家办行业可以搭建“传承案例库”,利用AI分析数百起传承案例,提炼最佳实践。这些创新表明,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家办提升服务精准度的关键路径。
(三)生态协同深化:构建“家办+”价值网络
《促进法》激活的民营经济生态,需要家办与律所、智库、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形成协同网络。电视剧《蛮好的人生》中胡曼黎与薛晓舟为某企业家艾总设计了保险金信托方案,涉及了艾总负责婚姻生育关系的子女抚养安排,体现了家族办公室可以为民营企业“家企人财”提供传承方案的复杂性。除此之外,家族办公室在传承架构设计+资产配置投资组合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家族资本投向ESG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这种生态化发展模式,将使家办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站在《促进法》实施的历史节点,我们清晰看到三个确定性趋势:其一,传承专业化进程不可逆。随着超500万户家族企业进入交接期,标准化、定制化、科技化的传承服务将成为刚需。家办行业需加快培育具备法律、金融、产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服务需求。其二,民营经济与家办行业共生共荣。法律构建的公平市场环境,将催生更多“专精特新”家族企业,这些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数字化转型需求,必然带动家办服务能级的全面提升。其三,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独特使命。《促进法》强调的“共同富裕”“社会责任”,要求家族传承超越财富维度,融入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等国家战略。股神巴菲特将99.5%财富捐作慈善的案例,启示中国家族企业:唯有将个体命运与时代脉搏共振,方能构建“蛮好的人生”、成就真正的“百年老店”。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